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第一章三個出發點


「正義」究竟是個怎樣的提問?作者認為,看一個社會正不正義,就要問它如何分配人民所珍視之事物:所得、財富、權力、機會、職位、榮譽。正義社會的分配一定合乎正道,人人皆得到他應該得的。問題的棘手處卻在「應得多少」還有「為什麼」(25頁)。
而作為一個讀者,我們又該如何閱讀此書呢?首先我們必須先理解道德思辨可不是只是為了說服他人。道德思辨也可以讓我們作個自我整理,釐清自己到底有哪些信念,為什麼有這些信念(頁30)。一種切入點,是去注意在道德難題之前,我們是如何自然而然展開道德思考的。疑惑令人煩憂,搞不懂就覺得難受,這是哲學思考的一大驅動力。這種真實世界與理性領域之間的來來回回再思考,就是道德思辨(頁35)。因此,本書的目的不在誰影響了誰,而是邀請讀者做個自我檢視,搞清楚自己抱持的是哪些信念,又何以抱持這些信念(頁37)。
第一章從「反哄抬法」的案例討論,作者讓我們看見探討正義的三個出發點:增進福祉、尊重自由、提升美德。支持哄抬一方認為:(1)有人努力提供別人所需之物,增進了社會福祉;(2)尊重個人自由,讓民眾自己決定價值。但反對哄抬的一方則認為:(1)價格太高經濟弱勢者無力負擔;(2)市場並沒有真自由,因為此時買方是情非得已的;(3)發災難財引起公憤;(4)哄抬物價不是一種美德。從這些正反的思辨中,作者逐一將關於正義思考的多個面向呈現給我們。
此外,2008年到2009年的金融海嘯為何會讓民眾感覺被敲詐呢?我們為什麼會有不正義之感?電車問題與自由問題的拉扯?這些問題的思考和台灣當前的環境有什麼雷同的議題嗎?針對這些台灣議題,我們可以透過本書的討論提供更多思考的面向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