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讀書會大家遲到得有點誇張(大約過了30分鐘才有可以開始的FU),先來的我們除了發書、收錢、閒聊,我們都在猜測還沒來的人是遲到?還是不來了?不來的原因是因為《正義》這本書嗎?尤其對於第一學期參加的伙伴而言,都還來不及進入讀書會的節奏,就得面對這樣一本不在慣常閱讀習慣中的書,可真的是相當大的冒險!
感謝伙伴們對於我的體貼與包容,我想這學期我確實膽大了一些,讀了一些過去提都不敢提的書,為什麼呢?我想或許是因為感受到舊生想要換換口味的期待吧!也想讓伙伴們體驗我帶領「知識性」閱讀的功力!(這方面一直是我很努力的部分,可不是炫耀知識哦!是轉化知識、是讓經驗昇華與知識交流)但,這幾週下來,我卻明顯忽略了新進伙伴的進入門檻與期待。再加上討論進行中眼神、回應、交流的瞬間,我其實是完全感受得到大家也處於某種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想要嘗試卻又有點擔心吧!已經發射的火箭除了衝破大氣層航向未知的宇宙,還能怎樣?畢竟,這三週的討論閱讀不是讀讀精彩的故事、分享生命故事而已,而是嘗試進行一門「倫理學」的課程。於是,我還是得在我的百寶箱裡努力地抓取讓大家更舒服的工具,因為我心臟不夠大,總是在拿出大刀的同時,也準備了許多件鐵布衫,以防失控而失血過多。
常常很希望能有個人能同我深入討論教學過程中一連串相扣的抉擇與關係。但畢竟這不是大學裡師資培育的課程,我不太容許自己將教學的省思放太多在教室討論中。但也因為如此,可能也少了一個讓伙伴們跳出自己原本對課程期待的機會。因此,今天很感謝志忠的直言與回饋。事情是這樣開始的,我先拋出想聽聽大家對於閱讀這本書過程中的想法,志忠首先發難,認為若是老師能先對於內容作一些導讀介紹,在閱讀時會減少進入門檻,也會讓閱讀時比較容易產生前後關連性。尤其,在聆聽他反覆閱讀過程中的轉變時,我心中真是開心極了!真的有人不知不覺造著我(沒有告知)預定的狀態進行著自我閱讀與調整!這真的超級開心的。此時的我真想給志忠一萬個讚的肯定!但若這本書我希望的是伙伴們記得邊沁、彌爾、康德、羅爾斯、亞里士多德的學說知識,或許我該這麼做。但我想要的目標並非如此,而是希望伙伴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機會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中的道德判斷相呼應,從與書中的觀點比較出自己的立場,而後主動地進行對自我原本觀點的評論,也因而瞭解作者書中的安排與精髓。但對於還沒有這種習慣的人來講,真的是不容易!辛苦你們了!
在接下來的討論中,我動搖了我之前的目標,我沒有堅持這種迷霧式學習了,我開始對各篇章中的立論進行整理與說明,假裝自己是在上著《西方倫理學》的課程,也假裝學生們的點頭是真的理解了。在一層又一層解析西方倫理思想精髓的同時,偶爾穿插案例討論,彷彿這樣所謂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著的課程可以對大家有多深遠的影響似的,假裝著我把最熱門的哈佛課程搬到自己的教室裡來了。但我的信念告訴我:「不可能!這都只是假象!」我的道德教學信念也告訴我:「沒有自我挑戰的道德教學從來就不是道德教育」。
在一次又一次的試探、挑戰、轉換、調整的不協調節奏中,就在討論「自由」、「人權」、「政府干預」、「自由市場決定」等概念的剎那,我將這些討論概念推論到「親子關係」的平台上,突然地我知道今天的開關已經打開了,伙伴們生命的泉源已經開始源源不絕地流洩。因為我感受到伙伴們的分享討論已不再單純地只是客觀的講一些所謂的道理,或是評論世界上的諸多光怪陸離,而是字字句句裡包裹著生命記憶與歲月鑿痕的人生之書。我愛死了這種氛圍!每次這個時刻的來臨,我心底總自動上演著盛大的煙火秀,然後安心地放下教學的謀略,誠實地作為一個專注的聆聽者,欣賞著每一個人的生命演說。雖然說,這也是我事先安排的一種可能性,但我從來不希望這種驚奇的出現是事先安排的,因為那會減損我的感動,那會讓我太像個老師!(嘖)
最後,由於始終記得對伙伴們承諾過看影片的事情,於是不忍地將上一段的流斷然砍斷,請大家做一個選擇。於是,我們看了Justice Episode 06前半段關於康德倫理學的段落,因為有關康德的論述是我們還沒有閱讀的部分,請大家來看看先看影片再回去閱讀同段章節的感覺。在整段影片中,我停了兩次跟大家整理解說一下康德倫理學中幾個關鍵概念:「自主」、「自由」、「理性」、「自律」、「他律」等。看完影片後,大家對於這樣嚴格的學說可真是嘆為觀止,於是我決定補充康德的幾個生命故事,當大家知道康德如何過著嚴謹的生命之後,對於他嚴格的學說便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了。當中,尤其是康德終生未婚這件事情獲得了最多人的回應,認為如果他有過婚姻這樣嚴格的生命將遭受抹種程度的摧毀。故事,也是自己喜歡閱讀哲學的方式,通常傳記會是一個頗不錯的學習起點,這會讓我們找到捷徑,讀哲學如此,讀數學、科學、社會學,我想都有這種效果,畢竟我們在過的是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的「人」生,而後和另一個人的「人」生邂逅、撞擊、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