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塔爾萊特●赫里姆(2005)。塔木德人生美德書。台北縣:百善書房。(第四章 讓惡結出善果)
【書摘】
猶太人是一個弘揚「善」的民族,但同時也是一個對「惡」抱持十分理智、十分坦然態度的民族,尤其是對「惡」的這種態度相當難能可貴。在猶太人看來,「惡」本身是無所不在的,伊甸園裡有,其他地方也有,更遑論人心之中也有了。
《塔木德》上說,當年諾亞方舟上所有動物都是一對配對的。當時,「善」想要登船,但被諾亞要求要公母一對才能上船而拒絕。於是「善」只好跑回樹林找可以跟自己配成一對的對象,結果找到了「惡」配對上船。從此,有「善」的地方就必然會有「惡」的存在。
既然「惡」是無所不在的,於是,似乎就沒有要消滅、逃避的必要了。那麼,猶太人怎麼面對「惡」的存在呢?猶太人反而認為:「如果人類沒有惡的衝動,應該不會造房子、不娶妻生子、不工作才對。」因為猶太人至高的「善」乃是虔誠與求知,而造房子、娶妻生子、賺錢,勢必讓人忘記虔誠與求知,這當然是「惡」的唆使。
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猶太人認為,「惡」有時候還會促使人類去從事一些有意義的事業。面對「惡」,只要導入正當的管道,就可以驅使人做出功德之舉。這要比單純壓抑「惡」的衝動有效、有利得多了。
【ㄚ俊的自言自語】
反觀我們對於善惡的想法呢?究竟什麼是善與惡的分野?而其間的模糊地帶又該如何看待呢?我們對善惡的觀念是否是正向有建設性的呢?還是消極的逃避、否定、壓抑?看過了猶太人對惡的想法之後,是否會改變我們看待我們認為「不對的事」的看法?是否會改變我們對於「不對的事」的處理態度與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