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閒讀一些關於猶太經典《塔木德》,覺得裡面有許多人生智慧,於是做下書摘與反思,與大家分享!!
《塔木德》共二十卷,一萬兩千多頁,兩百五十萬字,猶太人認為「真正理解了十五句塔木德經,對一個人一生也就足夠了!」
在猶太家庭裡,孩子稍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塔木德》,點一滴蜂蜜在書上,要孩子去吻《塔木德》上的蜂蜜。因為他們認為《塔木德》是最甜的。
【書摘】
《塔木德》:「舌頭這個東西,說它好,沒有比它更好的;說它壞,沒有比它更壞的。」
所謂的舌頭的壞,指的是「會招致別人動怒或不和」、「失言、言語不慎」。失言者往往會盡可能向對方道歉,請求原諒。對方接受了,表示寬恕,一切了結。但如果對方執意不肯原諒呢?猶太人有個好方法:
失言者可以轉而去詢問其他十個與此毫無關係的猶太人,說明原委,如果這十個人都能原諒他,那麼無論當事人態度有無變化,失言者都毋須再心有不安,因為他已經得到「大家」的原諒了。當事人若已死亡,亦可比照辦理。
船上有個遊客在自己座位下挖了個洞,不聽旁人勸阻,執意說:「這是我的位置,我要幹嘛你們管不著。」結果,船沈了。
《塔木德》教導說,每個猶太人都要從他們會給猶太民族整體帶來什麼影響的角度產生自覺,以此來衡量自己的言行與作為。懺悔也必須從「我們」的立場出發,請求赦免。反觀,自己雖沒犯罪,但發現有人竊盜,發現者自己也必須向上帝謝罪。「因為自己的慈善做得不夠,所以別人才會去偷竊。」這種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責任感,讓猶太人雖然流離失所千年,仍然緊緊相繫。
【ㄚ俊的自言自語】
而我們一般所認為的責任範圍多大?我們認為幾個人稱之為集體?怎樣的狀況叫做我們是個共同體?我們對於自我的想像是單獨的?封閉的?還是連結的?責任的?
猶太人這種從根本的整體性考量的宏觀視野是長期價值狹隘、偏差的台灣所需要的氣度嗎?犯錯的人得到當事人的原諒比較重要還是獲得社會的諒解比較重要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