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霸凌立法看台灣社會的粗暴本質
近來校園霸凌事件頻傳,教育部擬提反霸凌立法加以反制。內政部長更表示,只要能有效遏止校園霸凌,內政部樂觀其成。針對校園霸凌,政府究竟採取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問題呢?首先,教育部天真的以為「亂世用重典」的邏輯可以「以法制人」;其次,內政部長更無邪的認為校園霸凌事件能夠有效被遏止。殊不知「學校是社會的縮影」的另一種解釋是:校園問題事件的發生與處理措施所反映的是整個社會的價值系統。
據此,校園霸凌的發生反映了怎樣的社會價值呢?其實,各種霸凌在台灣社會裡比比皆是,而校園霸凌難道不是社會弱肉強食的縮影嗎?難道不是因為我們不懂得真正的尊重嗎?難道不是因為我們沒有好的EQ去解決問題嗎?筆者認為,若是我們的社會沒有辦法消弭對抗、競爭、惡鬥的惡質文化,校園霸凌事件永遠不可能因為立法手段而獲得改善。如果大人在處理衝突事件時,還是採取強欺弱、法律制裁的手段來面對衝突的話,霸凌者永遠也不會知道他究竟錯在哪裡?因為對他而言,他不過只是「學習」電視上和生活裡的大人們罷了!
另外,針對政府對校園霸凌的處理方式,又反映了怎樣的社會價值呢?其一,台灣社會是一個以法制人、以暴制暴、人文素養不足的社會。面對暴力事件僅僅能以「反霸凌立法」的鄉愿方式去緩和社會輿論,難道從這件事情上我們要獲得的「教育啟示」僅是:小朋友不可以欺負別人哦!因為欺負別人的下場是會被懲罰的哦!其二,台灣社會是一個貼標籤的社會、是一個不願意給人機會的社會。當衝突事件發生之後,好像我們要做的只是「指認壞人」,然後將一切過錯歸咎到壞人身上,讓壞人接受所謂應有的懲罰,其他人就可以佯裝自己不是壞人的繼續活著。但是,這種假正義之名、以法律手段處理教育問題的邏輯,絕對無法讓霸凌者與被霸凌者在成長過程中獲得正向教育的意義,反而可能在雙方人生路途上留下陰影。
最後,本文絕非漠視法律的重要性,但請仔細想想最近數起「拾金討賞」的事件,不都是法律保障的後果嗎?筆者懇切的希望當我們在面對「教育問題」的時候,請不要貿然以善惡二分的方式草率了事,而忽略了教育是要給人機會、給人希望、給人正向發展的。或許,我們的社會該審慎思考的是:我們要給孩子的是拿法律殺人的社會?還是懂得彼此尊重、情理兼具的社會?反霸凌法是一定要立法的,但是請別異想天開的以為這是解決之道,因為這只是挑戰的開始。
1 則留言:
前些年看過《事發的十九分鐘》心情沉重的與孩子做過討論,在校園這些事早就存在,只是大人們不想去面對而已!
建議大家有機會看看這本書吧!尤其是與孩子最為貼近的父母、師長,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關懷的眼神或一個理解的擁抱就會阻止一個悲劇的發生,不要再冷漠了,一個優質的社會需要大家一起來雞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