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12/25《生活10講》導讀與思考

★本週(12/25)分享書籍:《生活10講》/蔣勳 
★簡介與導讀:
蔣勳老師在2009年出版了這本《生活10講》,是1990年代他在警廣主持的「文化廣場」廣播節目整理而成的十篇短篇小品,深入剖析當代台灣諸多文化現象,最難能可貴的是蔣勳老師的用語淺白、舉例豐富、反思深入,帶著我們從生活的各個層面去反思我們自己究竟過著一個怎樣的生活?我們每一個人,究竟創造一個怎樣的社會文化?正如封底所下的註腳一樣:「生活十講,其實是生活教育十講。」透過蔣勳老師的語言,嘗試勾勒一種美學式的生活樣貌,一種圓滿、平衡的生活態度,一種可以改變台灣現存文化陋習的可能。
第一講〈新價值〉:蔣勳從因果來談深受教育體制影響的年輕人,以及整個社會的「商品化」、「物化」讓每個人都成了受害者,這個現象已經著實讓人文素養降低、人性價值扭曲,所以應該要創造一種「新價值」。
第二講〈新官學〉:官僚體系是教育系統的延伸,蔣勳認為必須為傳統一言堂式的忠孝節義教育添加更多「平衡」的元素,丟掉壓迫、思想箝制的包袱,讓下一代開出不一樣的花朵。
第三講〈新倫理〉:社會是個非常複雜的整體,我們需要更多內省的教育,而不是向外指責的教育;我們需要的是對人性的尊重與信仰,重新建構台灣新倫理。
第四講〈新信仰〉:信仰不是迷信,是對宇宙無窮的景仰、謙卑,進而有自我反省的機會。蔣勳老師認為我們需要一種新的公民哲學,放棄急功近利的思維,建立思辯、辯證的自我反省教育,人才能夠在過程中穩健、踏實、茁壯。
第五講〈談物化〉:蔣勳老師不是要消滅「物化」,而是希望有個平衡、制衡的力量,才能夠開展出社會的多元性。
第六講〈創造力〉:對蔣勳老師而言,圓滿心靈生活不能缺少神話與文學。而神話同時可以滿足幻想的創造力與科學的創造力,可以達至一個平衡的人生。
第七講〈文學力〉:文學是一種疏離、旁觀的態度,如果沒有文學我們就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用情緒去判斷人。而文學式的哲學更是一種透析生命的態度,有助於多元社會的建立。
第八講〈愛與情〉:愛,是人類最大的課題。如何在愛的本質與形式之間取得平衡的生命,是很重要的事情。而愛的本質是一種智慧,愛與智慧隨年齡一起滋長,越加飽滿。
第九講〈情與慾〉:本講中蔣勳老師揭開了我們文化中對情慾的恐懼,讓我們更逼近自己的真相。當我們弄清楚了倫理的崇高性、愛情的精神性與性的官能性的差異之後,我們才有可能建立一個更健康、平衡的態度。
第十講〈新食代〉:蔣勳老師在本講中從飲食文化、永續發展中,探索人與世界的情感流動。最後,蔣勳老師建議慢活、等待應該成為我們作為人的新價值。

★思考焦點:
1.閱讀完每一講之後,請試著用自己的話語跟家人訴說這一講所要批判的社會現況為何?而蔣勳老師又是透過什麼方法?嘗試去建立他認為的新台灣文化呢?
2.請從每一講的內容中選取一段話,搭配自己生活中的實例說明,試著學習蔣勳老師這種理論論述中夾著生活事件、生活故事滲著思想批判的手法。體驗看看將思想與生活融合為一的平衡。
3.在蔣勳老師這十講的討論中,有哪些社會觀察是您所不認同的?為什麼?請試著說說看您所看見的台灣社會樣貌,可能因為觀看的角度不同而產生完全不一樣的火花?因為作為一個讀者,其實我們不僅僅是閱讀,我們其實也有義務與作者進行「對話」,而我也相信這種對話才是每個作者殷切期盼的新文化吧!
4.從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蔣勳老師對台灣社會文化的關愛之情整個滿溢出了文字的敘述之外,而作為一個呼吸著台灣空氣的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您關心什麼事情?您對於這件您所關心的信仰有什麼具體的建議與想法呢?
5.蔣勳老師這十講涉及的層面甚廣,請挑出您最感動的三講,問問自己為什麼對這三講特別感興趣?為什麼對其他講的內容感覺普通?並從這種自我偏好的差異之中思考其中緣由為何?
6.蔣勳老師書中提及許多的文學、電影,您會於哪些作品特別感興趣呢?這或許可以成為我們讀書會繼續閱讀的開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