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12/08《零雜物》心得分享


很高興能讀到這樣一本特別的書,對我來講,《零雜物》之所以特別,在於它從個人故事出發、反省作者自身洗滌心靈、分享了實際操作清理雜物的經驗,更針對清理雜物的專題有著很廣的閱讀和很深的鑽研,鉅細靡遺地從身外的「物」到內心的「悟」,條理分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用最近很夯的「達人」來說,作者是個名符其實的「雜物達人」。
我,幼兒時期在雲林,童年時期在高雄生長,從上高中後隨即展開了一段又一段「離家、返家、再離家」的旅程。高中三年在台南、大學四年在台北,畢業後都是一箱箱的雜物打包寄回高雄老家,直到這一兩年才將十幾年的箱子整理了2/3。別人的當兵是離家,而我剛好相反,當兵在高雄離家不到30分鐘國小時最熟悉的壽山,加上業務必須常跑南部各縣市的公家機關,反而讓我經常可以「順道」回家吃媽媽煮的飯;而退伍後也住在高雄家裡將近兩年的時間,這是成年後首次在高雄的家裡具體生活的經驗,很難得。隨著2000年考上碩士班,又離家到了彰化三年,2003年考上博士班又繼續離家「回到了台北」。曾聽人說:「教育是一條讓人不斷離家的旅程」,指的應該就是這件事吧!
讀完了《零雜物》讓我再次思考「家」對於我而言究竟存有何種意義?(頁145)高雄的家,是爸媽建立起來的家,是那個永遠都是我最後依靠、最堅強後盾的家,是那個從長大後就再也沒有責怪過我、給我全然的自由的家。也由於這個家的意義,導致了我每次在外地離開了一個地方,都可以順理成章地把所有東西都打包回家「擺著」,而爸媽也期待著我結束一段旅程的返家將會以貨運行李作為儀式,而之後也始終無怨無悔地幫再度離家的我「看著」他們。
最近,我發現是年齡讓人對家的想法有所改變,或許對許多已婚的人而言,結婚「成家」自然與原生家庭有了很清楚的在心理上與物理上的區隔,但對於在台北租屋的單身的我,似乎沒有理由對家的意義有什麼轉變,但,他就是發生了。我想是跟年紀有關,也跟爸媽所曾經經營的家的改變有關,雖然一個人,但,還是得自立,在經濟上、生活上自立的這些年後,一個屬於自己有形或無形的家,已然存在了。可以自己思考家的風格,想要爸媽和家人有時間能來台北看看我的家和我的生活,這些都是逐漸成形的「另一個家」的具體表現。這個我自己的家,現在在台北,以後我也不知道在哪裡,但,它確定是存在了!
這兩個家在我的生命裡,各有功能,相輔相成,都是讓我安心的所在。
關於雜物的清理,這兩年來,我最大的行動是「書」。從20113月起,我在「讀冊生活」(http://www.taaze.tw/index.html)託售了70本書,截至目前為止售出43本,仍銷售中27本。售出金額共3072元。算是很不錯的回饋,可以繼續在該網站上購書(也可以轉帳拿現金)。我想,我會更努力利用這個網站將自己家裡搬家時最困擾的「書」逐一減量的。
一想到一座一座書架上的書,我就想到高雄家裡滿櫃滿櫃的錄音帶和CD。我想這兩種蒐集,是在某些需要證明些什麼存在感的年紀裡,空缺心靈很需要的「填充物」。隨著年紀的增長,存在感的證明似乎有了更無形的表現方式,這些「填充物」想必往後也將被我逐一清除到最底限,但底限何在?……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而我,這幾年究竟是怎麼帶了這麼多東西的呢?每次想到2003年獨自一人背著一個人可以攜帶的家當,到台北開著哥哥的房車去家樂福採買簡單的寢具,住進了政大個人房的宿舍,衣物、書籍、雜物一年一年地增多,直到現在每次都得出動一中一小的貨車,望著搬家大哥們精心堆疊後才能成功的搬家工程,我想,我真的得在下次搬家前好好處理一下我的雜物了!
來幾張照片,讓大家看看我現在台北的租屋處吧!

小客廳與入門處
客廳與倉庫門口
從客廳往書桌、門後是小廚房與浴室
倉庫裡的冰箱、書櫃及後方的雜物間
倉庫裡另一面牆的書櫃與雜物
臥室、床、小沙發與斗櫃
臥室裡的兩個衣櫥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12/08《零雜物》延伸閱讀



下週(12/8)我們讀書會要共讀的《零雜物是一本豐富深刻又實際的好書,作者除了分享自己整理雜物的經驗與感受,在文章的字裡行間也提供我們許多延伸閱讀的線索,而且這些書和電影大多都有出版發行。看完書後,如果有時間可以上網看看這些書的簡介或前往圖書館借閱有興趣的延伸讀物,相信一定有更多的體悟。針對《零雜物書中的延伸讀物條列如下:(1. ★為台灣有出版發行、☆為台灣尚未出版發行;2.只要以滑鼠點擊《書名或電影名》,即可連結至相關介紹)

★(36頁、165頁)《雜物再見啦!》
★(43-44頁)電影《型男飛行日記
★(60頁)《丟棄的藝術》
★(65頁)《斷捨
★(82頁)《生活不用大》
★(87頁)村上春樹1Q84
★(96頁)80/20法則》
☆(104頁)《少的奢華》(The Luxury of Less
★(122頁)俱再生
★(135頁)念力的秘密
★(159頁)死靈魂
★(169頁)囤積是種病
★(172頁)電影《我的好野女友》
☆(174頁)《清爽生活的一年》(One Year To An Organized Life
☆(208頁)《風水與健康:家屋解剖學》(Feng Shui & Health: The Anatomy of a Home
★(229頁)《晚年的美學》
★(230頁)村上春樹萊辛頓的幽靈之〈東尼瀧谷〉
★(230頁)電影東尼瀧谷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11/17《最貧窮的哈佛女孩》思考與討論

中文封面
英文封面

1.《最貧窮的哈佛女孩》原文書名“Breaking Night”,「打破黑夜」的意思。這個黑夜至少有兩個意涵,其一,指的是真實的黑夜,一個又一個居無定所、無法安心成眠的黑夜,一個又一個從未自在舒服、百味雜陳的黑夜,當黎明到來,那個在夜裡沒有家可以睡、沒有媽媽可以擁抱的黑夜,在莉姿心裡終於得到解救;其二,黑夜是隱喻的黑夜,是指莉姿所生活的一個又一個無路可走、無從選擇的處境,像黑夜一樣幽暗詭譎,沒有希望,但這個黑夜沒有週而復始的黎明來解救它,只有莉姿自己在每個生命階段裡憑著自己的努力、藉著他人的幫助,終於,莉姿打破了她的生命處境,為自己開創出黎明的新局。而在思想史裡,中古時代被神學宰制的千年裡被後世稱為「黑暗時代」,在西方帝國主義發現非洲後,他們將非洲稱之為「黑暗大陸」,之所以以黑暗之名稱之,是因為黑暗是相對於人類文明的一個里程碑「啟蒙」(En-light-ment),以光明照耀的意思,世界像被光照耀一般的明亮著,人性的價值、真理的光輝因為啟蒙而獲得確立。自此,人被定義為理性的動物,自由、平等、博愛的人文主義精神傳承至今。在莉姿的故事中,我們也看到了啟蒙的精神所在嗎?
2.我們可以如何一同來討論這個故事呢?以生命史的角度,我們可以以時間軸為主要參考點,並將莉姿從出生、學前、小學、國中、高中、預校、大學各個階段區分開來,針對每個階段的重要事件、重要他人逐一列舉討論,系統性地架構出莉姿生命故事的主要結構。然後,我們可以將這些重要事件與重要他人對莉姿的意義簡要說明,以此構成莉姿生命的意義系統。這麼做可以串接故事與意義,有助於我們的討論哦!
3.00序幕到15邀請,本書共分成16篇章,每一篇章都有篇名,或許,我們可以嘗試詮釋每一個篇名,並在每一篇內容中找到與篇名相對應的故事情節或思想概念,以及每個篇章間的關連性。
4.在對於整個故事內容有較豐富的理解與掌握之後,我們每個人可以從莉姿的故事裡尋找到與自己的生命經驗相關連的部分,試著比較在類似狀況下,我們所想的、所做的與莉姿有什麼差別?或是莉姿的言行給了我們什麼新思維?或是哪個段落的故事最能激起你的感動?為什麼?希望在課堂上,每個人都能簡短地分享與自己生命連結的部分。
5.莉姿的思考與書寫是一段很緊密的結合,我們可以從書中的每一個段落裡發現,莉姿不斷地觀察著這個世界,看著所有人的生命運轉,而她自己也總能在這過程中給予每個事件一種特殊且屬於自己的「意義」。其實,故事情節是撐起生命的支架,而讓生命豐富厚實的總是「意義」,而在書中如此多的意義堆砌中,莉姿的生命所堆砌出的核心意義,你認為是什麼呢?或是哪些呢?
6.09〈珍珠〉這一篇莉姿寫給過世的媽媽的信裡,卡洛斯點播了莎黛(Sade)的〈珍珠〉(Pearls的歌曲,真的非常適合獻給莉姿的媽媽。生於非洲奈及利亞,於英國成長的Sade,擁有完美能唱出靈魂的好歌喉,再搭配深刻的歌詞與旋律,總是能與聽者的靈魂共鳴。在此介紹〈珍珠〉(Pearls一曲的現場演唱版本,並附上中英文歌詞,真的超級讚的!http://www.youtube.com/watch?v=EI8ppnEJVAg

Pearls
LyricsSade Adu
MusicSade Adu/Andrew Hale

There is a woman in Somalia
Scraping for pearls on the roadside
There's a force stronger than nature
Keeps her will alive
This is how she's dying
She's dying to survive
Don't know what she's made of
I would like to be that brave


She cries to the heaven above
There is a stone in my heart
She lives a life she didn't choose
And it hurts like brand-new shoes
Hurts like brand-new shoes

There is a woman in somalia
The sun gives her no mercy
The same sky we lay under
Burns her to the bone
Long as afternoon shadows
It's gonna take her to get home
Each grain carefully wrapped up
Pearls for her little girl

Hallelujah
Hallelujah

She cries to the heaven above
There is a stone in my heart
She lives in a world she didn't choose
And it hurts like brand-new shoes
Hurts like brand-new shoes

珍珠
詞:Sade Adu
曲:Sade Adu/Andrew Hale

在索馬利亞有個女人
在路旁擦拭著珍珠
有一種比大自然強大的力量
讓她活下去
這是她生命的終點
她生命雖結束卻留下些什麼
不知道她明不明白
我想要勇敢

她仰天哭泣
在我心底有顆石頭
她的生命,她無從選擇
而它像全新的鞋子般刺痛
像全新的鞋子般刺痛

在索馬利亞有個女人
太陽未曾對他大發慈悲
我們所躺著的同一片天空
赤燒入她的骨
像午後的影子一樣長
這太陽打算送她回家
每一顆都被細心包裹起來
這些珍珠是要送給她的小女兒的

哈利路亞
哈利路亞

她仰天哭泣
在我心底有顆石頭
她活在一個無從選擇的世界裡
而它像全新的鞋子般刺痛
像全新的鞋子般刺痛

7.這本書中文譯名《最貧窮的哈佛女孩:那一段飢餓、無眠與被世界遺忘的倖存歲月》,經過讀書會夥伴的閱讀與討論之後,你覺得還有什麼更貼切故事核心意義的書名可以使用嗎?
8.我真的好喜歡好喜歡「預校」哦!這所「另類中學」與我們10/20參訪的「種籽實驗小學」在本質上有著許多「另類」的契合,當然,這都是拜主流學校系統所賜。在書裡頭對預校的描述有:提供成績不良學生一個學習的機會;為學生量身打造教育方案;不用考試評量學生成績;因材施教;鼓勵進行思考的活知識;師生平起平坐、眼神交織、高度參與的討論;將教育重心擺在激發學生的潛能之上;他的信念是,如果這些孩子在主流教育體系中一事無成,那麼,就需要給予他們不同的學習環境,才能期待他們成功;學生在這裡不再被視為是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反而是學校系統的功能不健全,才導致他們在學習上困難重重。還有最重要的一課,是老師們的言行與身教。是莉姿的行為模範,他們成為莉姿在這個混亂與黑暗的世界中的指路明燈……。以上從書中擷取出來對預校的描述,字字句句都呼應著我一路以來的關懷與教育理想,最近,那個輪廓更清晰了,因為我給了自己一個暫時性的定位「寧是一顆被道德責任束縛的心;也不做一具自由玩弄知識的殼,我想這世界還有好多好多等待我去效勞的地方吧!哈哈!!
9.最後,推銷一下「新莊社大另類教育老師圖像工作坊」11/17早上將由與我們互動過的種籽實小瑋寧校長來跟我們分享,有興趣的夥伴也可以一同來參加哦!當天我會出席的!工作坊訊息如下:
主題:種籽學校、老師、同學與我的故事
分享人:黃瑋寧(烏來種籽學校校長)
時間:1011117 早上9點至12(840分可以開始報到)
地點:新莊社大團工教室(辦公室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