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12/25課堂剪影

上週六(12/25)耶誕節,讀書會分組討論剪影!!
透過小組討論與分享,讓在大團體討論時較少發言的學員也能暢所欲言!
很開心大家詮釋了一場「理解作品」、「反求諸己」、「關懷社會」的討論課!!謝謝您!





《大紀元時報》刊載〈反霸凌立法忽攸教育的價值〉

20101228日《大紀元時報》紀元論壇刊載上週六我們討論的反霸凌議題〈反霸凌立法忽攸教育的價值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12/25《生活10講》導讀與思考

★本週(12/25)分享書籍:《生活10講》/蔣勳 
★簡介與導讀:
蔣勳老師在2009年出版了這本《生活10講》,是1990年代他在警廣主持的「文化廣場」廣播節目整理而成的十篇短篇小品,深入剖析當代台灣諸多文化現象,最難能可貴的是蔣勳老師的用語淺白、舉例豐富、反思深入,帶著我們從生活的各個層面去反思我們自己究竟過著一個怎樣的生活?我們每一個人,究竟創造一個怎樣的社會文化?正如封底所下的註腳一樣:「生活十講,其實是生活教育十講。」透過蔣勳老師的語言,嘗試勾勒一種美學式的生活樣貌,一種圓滿、平衡的生活態度,一種可以改變台灣現存文化陋習的可能。
第一講〈新價值〉:蔣勳從因果來談深受教育體制影響的年輕人,以及整個社會的「商品化」、「物化」讓每個人都成了受害者,這個現象已經著實讓人文素養降低、人性價值扭曲,所以應該要創造一種「新價值」。
第二講〈新官學〉:官僚體系是教育系統的延伸,蔣勳認為必須為傳統一言堂式的忠孝節義教育添加更多「平衡」的元素,丟掉壓迫、思想箝制的包袱,讓下一代開出不一樣的花朵。
第三講〈新倫理〉:社會是個非常複雜的整體,我們需要更多內省的教育,而不是向外指責的教育;我們需要的是對人性的尊重與信仰,重新建構台灣新倫理。
第四講〈新信仰〉:信仰不是迷信,是對宇宙無窮的景仰、謙卑,進而有自我反省的機會。蔣勳老師認為我們需要一種新的公民哲學,放棄急功近利的思維,建立思辯、辯證的自我反省教育,人才能夠在過程中穩健、踏實、茁壯。
第五講〈談物化〉:蔣勳老師不是要消滅「物化」,而是希望有個平衡、制衡的力量,才能夠開展出社會的多元性。
第六講〈創造力〉:對蔣勳老師而言,圓滿心靈生活不能缺少神話與文學。而神話同時可以滿足幻想的創造力與科學的創造力,可以達至一個平衡的人生。
第七講〈文學力〉:文學是一種疏離、旁觀的態度,如果沒有文學我們就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用情緒去判斷人。而文學式的哲學更是一種透析生命的態度,有助於多元社會的建立。
第八講〈愛與情〉:愛,是人類最大的課題。如何在愛的本質與形式之間取得平衡的生命,是很重要的事情。而愛的本質是一種智慧,愛與智慧隨年齡一起滋長,越加飽滿。
第九講〈情與慾〉:本講中蔣勳老師揭開了我們文化中對情慾的恐懼,讓我們更逼近自己的真相。當我們弄清楚了倫理的崇高性、愛情的精神性與性的官能性的差異之後,我們才有可能建立一個更健康、平衡的態度。
第十講〈新食代〉:蔣勳老師在本講中從飲食文化、永續發展中,探索人與世界的情感流動。最後,蔣勳老師建議慢活、等待應該成為我們作為人的新價值。

★思考焦點:
1.閱讀完每一講之後,請試著用自己的話語跟家人訴說這一講所要批判的社會現況為何?而蔣勳老師又是透過什麼方法?嘗試去建立他認為的新台灣文化呢?
2.請從每一講的內容中選取一段話,搭配自己生活中的實例說明,試著學習蔣勳老師這種理論論述中夾著生活事件、生活故事滲著思想批判的手法。體驗看看將思想與生活融合為一的平衡。
3.在蔣勳老師這十講的討論中,有哪些社會觀察是您所不認同的?為什麼?請試著說說看您所看見的台灣社會樣貌,可能因為觀看的角度不同而產生完全不一樣的火花?因為作為一個讀者,其實我們不僅僅是閱讀,我們其實也有義務與作者進行「對話」,而我也相信這種對話才是每個作者殷切期盼的新文化吧!
4.從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蔣勳老師對台灣社會文化的關愛之情整個滿溢出了文字的敘述之外,而作為一個呼吸著台灣空氣的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您關心什麼事情?您對於這件您所關心的信仰有什麼具體的建議與想法呢?
5.蔣勳老師這十講涉及的層面甚廣,請挑出您最感動的三講,問問自己為什麼對這三講特別感興趣?為什麼對其他講的內容感覺普通?並從這種自我偏好的差異之中思考其中緣由為何?
6.蔣勳老師書中提及許多的文學、電影,您會於哪些作品特別感興趣呢?這或許可以成為我們讀書會繼續閱讀的開端!!

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ㄚ俊觀點]從反霸凌立法看台灣社會的粗暴本質

從反霸凌立法看台灣社會的粗暴本質
近來校園霸凌事件頻傳,教育部擬提反霸凌立法加以反制。內政部長更表示,只要能有效遏止校園霸凌,內政部樂觀其成。針對校園霸凌,政府究竟採取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問題呢?首先,教育部天真的以為「亂世用重典」的邏輯可以「以法制人」;其次,內政部長更無邪的認為校園霸凌事件能夠有效被遏止。殊不知「學校是社會的縮影」的另一種解釋是:校園問題事件的發生與處理措施所反映的是整個社會的價值系統。
據此,校園霸凌的發生反映了怎樣的社會價值呢?其實,各種霸凌在台灣社會裡比比皆是,而校園霸凌難道不是社會弱肉強食的縮影嗎?難道不是因為我們不懂得真正的尊重嗎?難道不是因為我們沒有好的EQ去解決問題嗎?筆者認為,若是我們的社會沒有辦法消弭對抗、競爭、惡鬥的惡質文化,校園霸凌事件永遠不可能因為立法手段而獲得改善。如果大人在處理衝突事件時,還是採取強欺弱、法律制裁的手段來面對衝突的話,霸凌者永遠也不會知道他究竟錯在哪裡?因為對他而言,他不過只是「學習」電視上和生活裡的大人們罷了!
另外,針對政府對校園霸凌的處理方式,又反映了怎樣的社會價值呢?其一,台灣社會是一個以法制人、以暴制暴、人文素養不足的社會。面對暴力事件僅僅能以「反霸凌立法」的鄉愿方式去緩和社會輿論,難道從這件事情上我們要獲得的「教育啟示」僅是:小朋友不可以欺負別人哦!因為欺負別人的下場是會被懲罰的哦!其二,台灣社會是一個貼標籤的社會、是一個不願意給人機會的社會。當衝突事件發生之後,好像我們要做的只是「指認壞人」,然後將一切過錯歸咎到壞人身上,讓壞人接受所謂應有的懲罰,其他人就可以佯裝自己不是壞人的繼續活著。但是,這種假正義之名、以法律手段處理教育問題的邏輯,絕對無法讓霸凌者與被霸凌者在成長過程中獲得正向教育的意義,反而可能在雙方人生路途上留下陰影。
最後,本文絕非漠視法律的重要性,但請仔細想想最近數起「拾金討賞」的事件,不都是法律保障的後果嗎?筆者懇切的希望當我們在面對「教育問題」的時候,請不要貿然以善惡二分的方式草率了事,而忽略了教育是要給人機會、給人希望、給人正向發展的。或許,我們的社會該審慎思考的是:我們要給孩子的是拿法律殺人的社會?還是懂得彼此尊重、情理兼具的社會?反霸凌法是一定要立法的,但是請別異想天開的以為這是解決之道,因為這只是挑戰的開始。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12/25&01/15讀書會通知

●讀書會進度通知:12/25《生活十講》、1/15【電影賞評】
上週六(12/4)的電影賞評《疑雲殺機》,連結了《馭風男孩》的劇情與精彩豐富的電影文本,在觀看完畢後,輔以大家充分的討論與分享,是我們讀書會第一次討論電影文本的小嘗試,很高興參與的同學們的投入與熱烈的討論分析。
由於本次選片作業的延宕,沒能在上課前有足夠的時間讓同學在課前預習要欣賞評析的影片。有鑑於此,我將在下次電影賞析的活動前儘早告知影片,讓有時間的同學可以先行觀看電影文本,課堂討論時能夠對電影文本掌握得更深入。
另針對本學期最後兩次課程的安排已於12/4當天由同學們建議達成共識:12/25《生活十講》、1/15【電影賞評】12/25依照原定計畫安排蔣勳老師《生活十講》的討論與分享,相信透過這本與生活世界貼近、深入淺出的文本,可以讓我們對於生活中的諸多價值衝突產生更多的思考與反省,期待課堂中大家精彩的經驗分享與交流討論。而最後一次上課1/15原本的《裸眼》一書由於購買上仍然不易,所以經過同學們的討論後,決定另選一部精彩的影片進行賞評活動,為本學期讀書會課程畫下最後句點。歡迎舊雨新知們本著對知識與經驗分享的初衷,繼續共同讓我們的讀書會更豐富多元的發展下去!!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12/04電影賞評《疑雲殺機》

★本週(12/04)電影賞評:《疑雲殺機》The Constant Gardener

★本書簡介:
駐肯亞的英國外交官賈斯汀(雷夫范恩斯 飾)的妻子泰莎(瑞秋懷玆 飾,瑞秋懷茲因本片榮獲2006年金球獎最佳女配角)慘遭謀殺。由於死因不明,賈斯汀堅持找出真相,他不顧身旁的人勸阻,展開調查命案中的種種疑點,在發掘真相的過程中,越深入調查竟陷入更多的謎團。最後,賈斯汀發現泰莎似乎和當地政客還有大型製藥企業有著某種不尋常的關聯,泰莎生前似乎蒐集了大筆有關製藥商運用人體進行非法實驗的相關證據資料,接二連三調查下來,還有更多致命的危機,正衝著他而來……
會推薦本片的主要原因,是循著上次《馭風男孩》的非洲故事而來。《馭風男孩》讓我們看見非洲的希望,而《疑雲殺機》卻讓我們看見了非洲的孱弱。這部片裡有愛情、有信任、有欺騙、有人道、有關懷、有反省……,是一部看完後會有所感觸、而且會讓我們重新思考生命價值與倫理意義的影片。
是誰殺人卻逍遙法外?當然,不是英國政府,他們只是掩飾一切。那麼是誰殺人?當然不是令人「尊敬」的KDH製藥,他們在這一季獲利又創新高,而且現在還獲准在辛巴威,繼續在非洲實驗剋結核。或許我們該這樣說:非洲沒有謀殺案,只有令人遺憾的、無名的死者。從那些死者身上,我們換得了文明的利益。這是我們負擔的起的利益嗎?因為那些生命如此廉價?……
★思考焦點:
1.看過了《馭風男孩》(馬拉威的故事),透過文字我們對非洲多了一些認識。現在透過影像《疑雲殺機》(肯亞的故事),我們再次認識這個我們一直陌生的「黑暗大陸」。請試著從政治、經濟、教育、社會、文化、生活、醫療、環境等層面去描述您所認識的非洲。【如果您對非洲仍有興趣,推薦幾部電影:《盧安達飯店》、《血鑽石》、《烏干達天空下》】
2.本片的前半段採用許多倒敘與插敘的手法錯置了現實與回憶的時間順序。當您欣賞完電影,請試著依照時間先後順序將故事大綱重組一遍,這樣會有助於對本片做更清晰的詮釋。不過,別忘了電影敘事方式的錯置仍有其匠心獨具的意涵存在哦!
3.關於故事中的人物,請試著用您對其角色的理解分別形容賈斯汀、泰莎、山帝三人的性格,以及他們在故事中遇到事情的處理態度。是什麼原因讓賈斯汀繼續追查?是什麼原因讓山帝最後公開揭發醜聞?
4.在電影裡有許多重要的人士協助泰莎和賈斯汀,請試著說明這些人所發生的關鍵意義。
5.前面我們談過透過書籍和電影,在我們眼中的非洲。現在,換個角度從非洲人自身的角度,非洲人怎麼過著生活?怎麼面對他們周邊發生的事情?
6.在電影中,英國政府、非洲政府、跨國企業(製藥公司)聯手上演一場又一場泯滅人性的「慈善事業」。製藥公司為了提早完成新藥的人體測試,藉由免費提供愛滋病藥物(不論是真是假)強迫非洲人民進行肺結核新藥人體試驗,大多數非洲人並不曉得自己在試用新藥,因為製藥公司和當地政府合作有項規定即若不同意吃藥,就等同放棄醫療權,而且是整個家族的醫療權。而且藥廠還隱瞞試用新藥的死亡人數,因為在非洲死了幾個人並不會引起什麼注意!!在此,我們或許得重新定義我們所謂的「人性」?【如果您想對跨國資本主義在世界各地的掠奪有更深入的了解,推薦書籍:《經濟殺手的告白》、《新帝國遊戲》】
7.在台灣,我們的主流價值多半是資本主義掛帥。我們極少談論資本主義的弊端與邪惡。透過本片我們必須慎重重新思考資本主義、全球化浪潮、跨國企業、官商勾結……這些與經濟發展相關的行動對我們世界所產生的傷害。倘若我們願意正視這些問題,我們該怎麼從個人生活做起呢?
8.如果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結果不是創造更具人性的世界,而是用不斷經濟發展來搪塞不斷造成的人類悲劇,我們還能任由世界這樣發展下去嗎?這樣的結果會是我們想要的未來嗎?我們還能夠對於遙遠世界的一個無辜生命的犧牲視若無睹嗎?這關係著我們的子孫將會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審慎思考,並做出決定、行動。
9.本片的英文片名 The Constant Gardener(永遠的園丁)所欲表達的是怎樣的意象?誰是園丁?這個園丁照顧的是哪一片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