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讀書會進度異動通知

99秋讀書會截至上週為止已經讀完三本激勵人心的好書
分別是10/9《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10/23《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11/13《馭風男孩》
原本12/4是安排閱讀討論《裸眼》,但由於此書目前在市場上較不容易取得
因此,特別調整進度,讓大家有更充足的時間找書與閱讀準備
故,本學期接下來的進度有些許的更動,敬請自行調整閱讀時程
調整內容如下:

12/4【電影賞評】 :由ㄚ俊選擇影片,同學一同欣賞並討論
12/25《生活十講》:閱讀與討論蔣勳這本貼近生活的書籍
1/15《裸眼》:還是請大家努力尋找本書購買及借閱的管道,要是真的不行,12/4上課我們再商討更換閱讀書籍事宜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11/13《馭風男孩》思考焦點

★本週(11/13)分享書籍:《馭風男孩》/坎寬巴與米勒著
★思考焦點:
1.馬拉威是個怎樣的國度?從威廉˙坎寬巴的故事裡,我們能了解到怎樣的馬拉威呢?請試著從政治、經濟、教育、社會、文化、氣候、產業等層面去建構一個讓我們重新認識的馬拉威。這個馬拉威和您過往對非洲國家的認知有什麼差異呢?(建議您拿出一張紙,劃上一條線,然後將威廉˙坎寬巴的年紀與年代刻畫在這條線上面,並記下來在這些年代裡馬拉威社會和坎寬巴分別遭遇到什麼重要的事件。依此,您可以畫出一個簡單的歷史年代線,我相信這可以大大幫助您對整本書內容的理解,也有助於您將這個故事分享給別人聽,尤其是跟孩子們講)
2.在您看來,馬拉威這個國家有哪些可以避免或無法避免的問題存在,才讓馬拉威的人民過著這樣的生活?而主人翁坎寬巴又是如何去面對這些國家社會落在他小小身上的問題呢?
3.一個人的成功絕非偶然獨自能完成的,這過程中勢必有許多重要的人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協助著。請依照坎寬巴年紀,將出現在他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順序列出來,並試著說明這些人對坎寬巴的重要意義何在。
4.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坎寬巴也是個不斷付出、分享的孩子,從小到大他做了哪些幫助他人、影響他人的事情呢?
5.請您試著從上面的分析討論中,用一些形容詞來形容坎寬巴這個孩子是個怎樣的人?
6.家庭的支持一直是坎寬巴不管在哪裡都深深依戀著的所在,請您描述一下坎寬巴的家庭環境,以及他與家人、親戚、朋友的相互關係。
7.請挑出一段最令您感動的段落來分享您的感動何在?並挑出一個您最想與大家分享的句子來。
8.馬拉威創造了坎寬巴。而台灣呢?我們正在以什麼樣的方式創造著台灣的孩子?我們又是怎麼教育我們的孩子面對所謂的現實環境呢?如果我們對坎寬巴的故事有所激賞與感動,那麼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看待孩子的方式呢?或許我們的調整可以為台灣創造出更多更多如坎寬巴一般有能力面對困境、勇敢築夢的孩子!共勉之!!

11/13《馭風男孩》簡介與網路資源

★本週(11/13)分享書籍:《馭風男孩》/坎寬巴與米勒著
★本書簡介:
在非洲,在馬拉威,獨裁與貪污統治的國家裡,遇上大旱災,加上疾病與愛滋病肆虐,這樣的世界究竟是個怎樣的世界?這裡的人們究竟如何看待明天?如何看待生命?對學習充滿熱情的十四歲小威廉˙坎寬巴,因為家庭經濟因素而輟學了。但,他卻靠著圖書館與自學,突破重重的難關,創造了舉世震驚的奇蹟。他說:「我放手一試,我成功了。」他的勇敢與熱忱,點亮的不只是他的自己、他的家人、他的家鄉,還有身在世界每個角落為了生活而努力的每一個我們!!

★網路資源:
《馭風男孩》坎寬巴的故事中文網頁
《馭風男孩》坎寬巴TED論壇演說:相信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
文茜世界週報介紹《馭風男孩》
威廉˙坎寬巴的個人網頁
轉動風車計畫(Moving Windmills Project)網頁

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

《塔木德》:知識是最可靠的財富

摘錄自塔爾萊特赫里姆(2005)。塔木德人生美德書。台北縣:百善書房。(第九章 極度重視教育)

【書摘】
在猶太人間流傳著一則故事:一艘船上有許多大富翁和一位窮困的拉比(註:拉比是一個特別的階級,主要是老師的意思,是智者的象徵,是可以去請教的人,他們經常與常人接觸,解答他們的疑惑。他們是一群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從而獲得智慧的人)。當富翁們炫耀著自己的財富時,拉比只說了:「要論財富嗎?還是我最富有,只是現在我還無法證明這一點。」後來,遇上海盜劫船,富翁們都被洗劫一空。為了繼續航行的資金,船停靠在海港,乘客都下船謀生。拉比因為擁有知識而被海港的人們器重,擔任他們的教師,在他們眼裡,只有高尚而幸運的人才能從事教育的職業。而那些富翁們卻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最後,富翁們衷心的告訴拉比說:「你說得對。擁有財富的人會一夜之間失去一切;但是一個有學問的人則會永遠富有。你擁有了學問,就等於擁有了一切。」
而「塔木德」一詞的希伯來本意正是「鑽研或研習」的意思。以「書的民族」著稱的猶太人認為,喜愛讀書是一種美德、一種高尚人格的象徵,博覽群書的人會備受人們青睞。《塔木德》:「如果學習是最高的善,那麼創造有利於學習的機會與條件,便是僅次於學習的善。因此,許多猶太社團都把教育投資視作一種責無旁貸的責任與義務。」

【ㄚ俊的自言自語】
我們也常說「知識就是力量」。但是面對現實生活之後,大多數的人總會認為奔波生計都不夠了哪有時間讀書呢?讀書是附庸風雅的人做的事情、讀書是不愁吃穿的人做的事情,在許多人的觀念裡,求溫飽的基本需求絕對是排在讀書之前的,甚至連心理學大師馬斯洛(Maslow)也認為人必須在滿足了生理需求之後,才有滿足知識需求的可能。這樣的觀念,對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文化,究竟產生了怎樣的後果呢?我想,猶太人或許不是這般思考生計與讀書的吧!